【我与理说】“慢”读大学,宁静致远

发布者:汪婷发布时间:2021-09-30浏览次数:10

【编者按】

       古语有言,非澹泊无以明志,非宁静无以致远。保持平和的心态,是对事物做出准确的判断,更全面更长远的看待问题的必要条件。大学生亦然,只有平静静谧的心态,才能不为杂念所左右。静思反省后,方能树立远大目标。


    

    亲爱的同学们,今天起,你们成为一个上理人。

刚刚听了导师的经验、学长的分享,我希望大家开始思考一个问题,何谓研究生?从根本上讲,大学是学术共同体,是研究高深学问之所。“研者,磨也;究者,穷尽也”,研究生就是这样一批持之以恒探求真理的人。学术研究是大学的题中之义,追求学术本位,是研究生的责任担当。作为未来科研工作的主力军和生力军,在你们即将开启的学习和研究生涯之际,和大家共勉一句话:“慢”读大学,宁静致远。

同学们,我们正处在一个快速发展的时代,火车提速、经济加速,甚至不论天涯海角,朋友发一个自拍,你们都可以秒回、秒赞。快节奏的生活让我们变得如同樵夫,尽怀刀斧意,不见山红花。在这个的时代背景下,你们选择四年磨一剑,继续深造,我相信在接下来的三年你们也能沉下心来,放缓步伐,享受大学的优质资源,接受大师熏陶,品味上理文化,在浦江之滨、花木扶疏的香樟园里,能够读大学,非宁静无以致远。当然,我这里所说的慢,不是拖延、懒散,更不是随波逐流、随遇而安,而是扎实笃定、自信从容,在大学期间塑造更好的自己。

“慢”读大学需坚定不忘初心、矢志不渝的信仰。习总书记说,一切向前走,都不能忘记走过的路;走得再远、走到再光辉的未来,也不能忘记走过的过去,不能忘记为什么出发。2019年翟天临因“不知知网为何物”引发了鼎鼎有名的翟天临学术门事件,2020年天大、厦大两硕士论文雷同事件,在学术界产生极大负面影响。这些事件告诫我们,科学研究从来没有捷径,来不得半点弄虚作假,只有脚踏实地的研究和坚持不懈的探索。同学们,在人生的征途中,如果走得太快,灵魂就容易跟不上脚步。在求学路上静心为学,慢思细品,才能够让你们做到不忘初心、矢志不渝。

“慢”读大学需坚定扎实专注、潜心学术的精神。《荀子·劝学》有言,“锲而舍之,朽木不折;锲而不舍,金石可镂。”在做学问的路上,没有人能够轻轻松松成功。数学系退休教师张卫国教授几乎每天都在办公室里工作到深夜,无论寒暑假;物理系顾铮天教授天天四、五点起床搞科研,数十年如一日。在大学里,求知问真是你们的不懈追求,为学、做事需要持之以恒,锲而不舍。当然,苦学中也需学会乐学,找准研究方向是关键。在这一过程中,导师将发挥十分关键的作用。著名学者厉以宁教授曾经说过,好的导师教学生,不仅给知识、给方法,更要给学生广阔的视野。只有在导师的指引下,立足现代科技前沿,通过学术探讨、科学研究等活动培养自己的兴趣点,坚定潜心学术的志向,才能早日在学术殿堂培育出自己的学术成果。

“慢”读大学中塑造明德修身、止于至善的能力和品格。做学问要有高尚的人格,人格的高度决定学问的高度。爱因斯坦曾写道:“大多数人说,是才智造就了伟大的科学家,他们错了,是人格。”高尚的人格包括崇高的德行、独立的精神、宽广的胸怀、坚定的意志和强烈的社会责任感。无论你们将来想成就什么样的事业,实现什么样的目标,首先要树立品格,放弃小聪明。老子有言:“圣人后其身而身先,外其身而身存,不以其无私邪?故能成其私”。这告诉我们要养成去功利化的远见和大气,少一份浮躁与焦虑,多一份淡泊与从容。希望你们在“博学、审问、慎思、明辨”的过程中,不仅丰富自己的学识、提升科研能力,更重要的是学习做人之学问,努力达到“才”与“德”的双重卓越。

同学们,硕者,大也;博者,广也。从学士到硕士,从硕士到博士,改变的不单单是称号,更重要的是称号下的意义。希望你们在这样一所校园里,承“信义勤爱,思学志远”之校训,培养融贯中西的气质、海纳百川的视野,伴清辉斜阳,耕读不辍。

最后,祝同学们的梦想都能在上理实现!谢谢大家!



澳门十大娱乐平台正规党委书记 孟宝全     

 (此篇摘自澳门十大娱乐平台正规2021级研究生开学典礼书记讲话)


返回原图
/

 

Baidu
sogou